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攻坚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极为重大。2024年学校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和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要求,更加坚定自觉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对表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目标任务和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重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全方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全面建设江苏高水平大学,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苏科大力量。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宣传宣讲、理论阐释工作。创新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形式,提升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质量。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
2.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及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学校《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培育和申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项目,获省级思政工作有关评选认定1项以上。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党和国家大事要事,聚焦学校申博工作、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好主题宣传,省级及以上主流媒体发稿500篇次以上,其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4篇以上。组织学科力量,积极参与苏州市“文化强市”行动。制定和落实学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不断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实施舆情处置台账管理,确保不发生重大舆情。高质量推进“信仰公开课”计划,获评省级示范课1项。(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团委)
3.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聚焦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持续打造有引领性、示范性和影响力的基层党建工作特色品牌,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2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6个。切实做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切实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责任单位:党委组织部)
4.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干部选拔任用调研,制定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集中换届工作方案,圆满完成换届工作。健全和落实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切实增强干部责任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年轻干部培养为主线,动态调整学校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人选库成员;分领域分专题开展干部专题学习培训,切实加强年轻干部培育;开展校内跟岗锻炼,推进年轻干部培养。持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做好干部个别调整、试用期满考核等工作。高质量开展干部上讲台活动。(责任单位:党委组织部)
5.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抓好省委巡视整改落实。完善校内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工作机制,开展四届党委第三、四轮巡察,巡察8个二级党组织。围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校重点工作完成专项督查5项,围绕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完成日常监督20项。持续深化“四结合三融入”廉政文化教育品牌建设,扎实开展警示教育,深入开展第六届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月”系列活动20项。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坚持严管厚爱,紧盯“关键少数”,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精准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责任单位:纪委机关、党委巡察办公室)
6.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统战领域思想政治建设,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教工作。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积极作用,聚焦学校中心工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言献策。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培养和使用管理。持续加强统战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获批市厅级及以上项目、公开发表成果8项。组织开展统战工作特色创新活动,培育形成1-2个市厅级及以上统战工作特色品牌。发挥校内资源优势,组织开展校级、校地、校企统战工作特色或创新性活动。(责任单位:党委统战部、学生工作处)
7.发挥群团组织优势汇聚合力。筹备召开五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提升教代会提案立案及办理质量。推进教职工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四个家园”“特色小家”建设。筹备召开第九次学代会、第六次研代会;做好各级“两红两优”评比工作,获评省级奖项5项,国家级奖项1项;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省级奖项20项以上,国家级1项以上。做好离退休工作,积极搭建平台,推进关工委优质化建设,激励引导更多老同志主动发挥余热。(责任单位:工会、团委、离退休工作处)
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8.进一步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高质量完成新一轮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完成“1+3+3”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做好专家进校考察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进一步推进古建园林学院建设。加强高质量微课等数字化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专业核心课程的优化改革,获批省部级专业3个,校级品牌专业建设立项5个;通过省部级以上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4个;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省部级课程3门,校级品牌课程建设立项20门;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校级优秀教材建设立项5部;获批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1项,新增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团队1个。坚持产教融合,深化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的内涵建设与特色凝练。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立项建设6个校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5个校级产业学院。努力保障大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首次70%、累计85%,六级通过率首次30%、累计40%。(责任单位:教务处)
9.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积极稳妥做好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高质量完成招生计划,有序推动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开展。落实《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继续精心培育省级及以上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加强研究生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建设,新增1项省部级课程、教材或案例;加强学位论文管理,保障学位论文质量,做好省优秀硕士论文的推选工作,新增5-6篇省级优秀硕士论文;推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省部级研究生教学平台数达到105个;严格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管理,切实提高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能力,新增15项研究生省部级及以上奖项。毕业生应届升学率(升博率)达到2%。(责任单位:研究生院、学科办)
10.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各类品牌赛事项目组织指导,扩大各类竞赛学生参与面,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赛金奖1项,进入国赛1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一等奖3项,力争国赛金奖不断线;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奖项120项(其中特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获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项。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奖1项;发挥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作用,做好第一课堂的延续补充。(责任单位:教务处、团委、学生工作处、研究生院)
11.持续优化成长发展支持体系。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加强敬文书院、“钱七虎班”育人模式探索,不断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内涵建设。高质量完成招生工作,实现招生计划完成率100%,新增5个以上优质生源中学基地;加强对升学出国群体的指导与服务,2024应届毕业生考研上线录取率达到80%,平均深造率达25%;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完成省各阶段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任务,获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做好奖助学金、资助政策的落实,获评省学生资助绩效考核优秀。持续推进“润心行动”,做好心理普测、重点学生摸排、心理危机预防等工作,毕业班学生普测率不低于95%,新生心理普测率100%。积极回应师生关切问题,“我有话说”平台回复率100%。开展领雁计划等专题培训4场以上,持续加强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和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及以上至少1人。(责任单位: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团委、敬文书院)
三、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12.持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坚持分层分类发展理念,统筹资源配置,培育特色高峰学科,探索以学科群建设引领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机制。以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为契机,全力冲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力争获批1-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聚焦先导产业领域,布局培育新兴学科;深入对接苏州产业需求,着力推进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增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新增4-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科学谋划第六轮学科评估提档升级;加强省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强化学科建设项目监管和过程管理;做好苏州市基础学科建设。(责任单位:研究生院、学科办、科技产业处)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3.围绕学科需求精准引才。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需求精准配置人才引进资源,重点引进学科急需的领军人才,以及团队急需的优秀青年人才。全年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及以上,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0名左右,青年骨干教师80-100名;通过大力开展海外引才,设立优秀人才引进举荐奖等举措,力争双创博士占比、海外人才占比再创新高,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64%。(责任单位:人事处)
14.科学规划人才梯队建设。科学统筹规划,部门联动协同,做好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和团队的培育、遴选及推荐。建立国家级人才培育梯队,力争实现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的突破;围绕重大重点在研项目负责人和“钟秀学者”计划入选者,通过资源定向配置(如人才项目、职称评审、考核、评优评奖等)重点打造1-2个示范团队,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团队1-2个。(责任单位:人事处)
15.多维驱动助力教师发展。持续深化人事人才制度改革,系统提升教师职业续航力。推进学校教师发展管理平台数字化建设,引导二级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逐步系统化、规范化;修订“教职工职业续航力提升计划”,制定《业界研修实施细则》,增强青年博士服务社会能力;以标志性业绩成果为导向,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修订并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全面实施以岗位聘任绩效指标为导向的人员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教职工年度师德考核,培育和宣传师德先进典型。(责任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五、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16.持续提升创新服务能力。保持项目及经费稳步增长:拓展校际、校所科研合作,组织好国家基金及重大重点项目、国际(地区)合作及联合基金项目、省重点等项目的申报工作。新增国家级项目65项,重大重点项目1项以上;省部级项目20-30项,其中重点项目、优青等1-2项;科研到账经费2亿元。培育集成重点科技成果:加强与地方政府、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合作,扎实开展高水平成果的指导、培育及组织工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政府奖二等奖以上2项,社会力量奖一等奖以上2项;新增高水平论文2500篇,其中Nature、PNAS、PRL等顶刊论文2篇。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以国家、省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优化重组为契机,找准嵌入点,谋定合作路径,力争在省部级以上重点平台实现新突破;对标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三期考核方案,高质量完成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的绩效评估工作并推进省部共建;加强省、市工程中心,市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等平台建设指导及过程管理;加强“韧性城市建设”研究中心建设,推进太湖光子中心前沿技术研究院落地走实;做好军工资质申报工作。推进成果转移转化:以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建设;制定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组织好省科技副总、产学研项目申报;推进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实施。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00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3件;专利转化到账经费不少于600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1亿元以上。开展“走访企业年”活动:扎实推进《深度对接苏州市产业集群行动方案》《苏州市产业分布对接地图》等举措的落实,组织学院走访国企央企、地方链主企业,定期发布企业技术需求简报,开展“揭榜挂帅”活动,有效推动校、企、院多方联动。(责任单位:科技产业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17.发挥社科优势赋能地方发展。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贴近主干学科,依托优势特色领域,加强人文社科科研机构体系化建设,打造服务地方的“苏科”品牌。新增国家级项目14项(其中国家社科10项);新增省部级项目16项;新增科研到账经费1600万元;组织好省哲社奖申报工作,新增省部级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不少于1项;新增高水平论文160篇;力争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1个。高质量建好智库并充分发挥智库作用,积极参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培育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依托苏州乡村振兴研究院为苏州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现实样板献智献策。(责任单位:人文社科处)
六、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空间
18.推进国际合作办学提质增效。依托中外高校联盟等平台,拓宽对外合作交流渠道。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合作平台,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拓展中外学术合作交流;以学科专业建设需求为导向,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吸引海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和科研合作。积极争取教育对外开放资源,境外学习经历(包括线上)的学生比例达到2.2%,外国留学生数增至225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规模扩大至900人;多维度拓展“一带一路”等校际合作伙伴,新增校际合作备忘录、项目协议15项,新增与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学分互认项目(3个月以上)5项;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留学生培养层次或学科专业实现突破,留学生获奖1-2项;进一步推动与境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的相关工作。(责任单位:国际合作交流处、科技产业处)
19. 推进继续教育做优做强。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宽培训业务渠道,实现社会培训合同金额20%增长,达到1200万。推进语言类考点建设进程,新增1项国际课程项目。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及学生需求,开设3-4个具有学校特色的“学历+技能教育培训”自考助学专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完善的学历加技能双项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做好新开发的老年培训平台,建设更加丰富的银龄学习中心课程。(责任单位:继续教育学院)
七、提升治理和保障服务水平
20.提升整体治理效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同、执行有力的运行机制,增强整体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党委、行政决策决定、重点工作落地落细;进一步推进校院二级管理,激发学院办学活力。健全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教代会职权。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发展、学术评价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财务预算执行率不低于92%,资产负债率不高于20%,学费收缴率不低于99%,完成数字人民币扩点增面工作。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专项审计1项。积极稳妥推进天平学院转设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学科办、财务处、发展规划处、审计处、工会)
21.形成资源融通合力。落实第三轮省市共建项目,争取年度到账经费2500万元;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地方校友组织的沟通与联络,基金会新增社会捐赠500万元;确定校友返校日并召开校友发展大会;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统筹各类内涵建设专项经费,不低于2500万元。做好学校国有资产系列管理工作,启动狮山街道临时借用15亩土地收回工作;推进人民路沿街资产(房产)盘活工作。全面完善校属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制定内债化解方案。(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财务处、资产与后勤管理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22.改善配套设施功能。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室智慧升级改造工作;以“全光网+无线”为技术路线,基本实现教学区全光网有线和无线网络覆盖;完成天平校区宿舍光网改造;做好信创替代(试点)工作。建立学校10万元以下采购项目竞价采购平台;完善大型教学科研精密贵重仪器购置论证,单台套10万以上新购大型教学科研精密贵重仪器进行校级购置论证;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服务考核合格及以上;新增分析测试分中心1-2个。完成地震模拟振动台实验室项目全部基建施工任务;启动石湖校区南区学生食堂综合楼项目施工;做好新一期学生宿舍项目方案设计和可行性研究,适时启动土建工作。落实完成水电节能管理综合平台及既有建筑能效提升项目,做好三校区绿化一体化管理,做好标准化公寓楼、教学楼试点建设,完成石湖校区三食堂及内部超市改造提升工程,推进石湖、江枫图书馆(展厅、阅览室)优化改造,分批做好教学楼空调安装工作。持续检测ESI前1%的四个学科,做好高质量ESI分析报告。加强学报建设,不断提升办刊质量和影响力。(责任单位: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分析测试中心、基建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图书馆、学报)
23.建设美丽平安校园。落实“文化兴校”战略,加强对校训精神、新时代“苏科大精神”的宣传阐释;推广使用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推进文化平台建设,建设校史校情展厅,加强校园文化精品培育名录库建设。扎实推进“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创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严格实验室准入制度,做好新建实验室安全评估工作,提高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水平,完成隐患排查、整改及总结汇报。加强协同联动,持续开展校园安全检查和隐患处置工作;建立校园访客管理系统;做好治安监控和安消一体化建设,推进基于数字孪生的“一张图”校园消防系统建设工作。(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保卫处、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分析测试中心)